跳至主內容

什麼是提及?

image

定義

提及是在社交媒體上「標記」或「呼叫」特定人的功能。通過在@符號後面加上使用者名稱來創建。就像在實際對話中叫某人的名字一樣:「嘿,約翰!」「嘿,莎拉!」例如,如果您在Instagram上寫@朋友的名字,該朋友會收到「有人提到了您!」的通知。

想像一下在學校走廊裡人們聊天,有人喊「金哲秀!」,金哲秀會挺直腰板轉過身來,對吧?提及也是這樣工作的。在社交媒體上無數的帖子中,如果有人提及您,您會收到通知並可以查看該帖子。就像在數位世界中拍某人的肩膀說「看這個」。

提及的核心是「連接」。不僅僅是寫名字,而是創建直接連接到該人帳戶的連結。點擊被提及的使用者名稱會直接跳轉到該人的個人檔案,被提及的人可以在一個地方看到所有提及自己的帖子。就像書籍的索引或圖書館的卡片系統一樣,起著連接資訊的作用。

特點

  • 發送通知 - 當有人提及您時,您會立即收到通知。手機螢幕上會顯示推送通知,或應用內會出現通知提醒。就像有人叫您的名字時您能聽到一樣,會自動通知您。

  • 可點擊連結 - 被提及的名字會以藍色顯示或帶底線,可以點擊。點擊後會直接跳轉到該人的個人檔案頁面。就像按聯絡人名字就能立即撥打電話一樣。

  • 公開狀態 - 提及基本上是公開行為。當您提及某人時,所有能看到該帖子的人都能看到提及。但是,如果帳戶是私密的,只有追蹤者可以看到。

  • 數量無限制 - 您可以在一個帖子中提及多個人。上傳合影時可以提及照片中的所有朋友,或者徵求多位專家的意見時可以提及多人。

  • 標籤管理 - 被提及的人可以看到提及自己的帖子,如果不希望可以刪除標籤或隱藏。此外,可以在設定中限制誰可以提及自己。

如何使用

讓我們逐步看看如何有效使用提及。

步驟1:輸入@符號 在寫文字時,用鍵盤輸入@符號。在電腦鍵盤上按Shift+2,在智慧型手機上在特殊字元鍵盤中找到。這個符號稱為「at符號」。

步驟2:輸入使用者名稱 在@符號後面輸入要提及的人的使用者名稱。在大多數社交媒體平台上,只需輸入幾個字母就會自動顯示匹配的使用者列表。就像在聯絡人中搜尋名字一樣方便。

步驟3:從列表中選擇 從自動顯示的使用者列表中點擊或輕觸目標人選。選擇正確的使用者很重要。可能有多個同名的人,所以要確認個人檔案照片。

步驟4:確認提及完成 如果提及正常工作,使用者名稱會以不同顏色顯示或帶底線。意味著它變成了可點擊的連結,而不僅僅是文字。如果顏色沒有變化,說明提及沒有工作,請重試。

步驟5:在適當情況下使用 提及會向其他人發送通知,所以要謹慎使用。在其他人需要知道的時候使用:一起拍的照片、感謝資訊、推薦、問題等。不必要的提及可能會讓人覺得像垃圾郵件。

步驟6:照片標籤 在Instagram和Facebook上,可以直接在照片上標記人。上傳照片後,選擇「標記人」選項,輕觸照片中人的臉部位置,搜尋並選擇名字。

步驟7:管理提及設定 在您的帳戶設定中,可以控制誰可以提及您。選項包括「所有人」、「僅追蹤者」、「無」等。如果收到太多不希望的提及,可以更改設定。

範例

Instagram朋友標籤 「好久不見大學朋友了!非常開心 @kim_minho @park_soyeon @lee_junho 再見!」 照片顯示與3位朋友的合影。每位朋友的臉部位置都顯示了標籤。被標記的朋友會收到通知,這張照片也會顯示在朋友的個人檔案中。

Twitter問題 「最近智慧型手機電池消耗得很快 - 有人知道解決方法嗎?@techexpert 如果能給我建議就太好了!」 提及技術專家帳戶直接尋求回答。被提及的人會收到通知,回覆的可能性更高。

Facebook感謝 「感謝週末幫我搬家的 @choi_youngho @jung_minji!多虧了你們,搬家順利完成。下次請你們吃好吃的!」 提及幫助的朋友表達感謝。公開表達感謝的同時,直接向朋友發送通知。

YouTube評論中的合作提案 「@cookingmaster 一直很喜歡您的影片!有興趣合作嗎?如果能聯繫我就太好了。」 使用提及向其他YouTuber提出合作建議。這是公開評論,但對方會收到直接通知,可以確認提案。

TikTok挑戰標籤 「減肥挑戰成功!接下來是 @bestfriend @gympartner 輪到你們了!試試看!」 提及朋友鼓勵參加挑戰。這就是挑戰病毒式傳播的方式。

優缺點

優點

  • 直接溝通 - 可以在無數使用者中直接向特定人傳遞訊息。就像在擁擠的廣場上用擴音器喊某人的名字一樣,可以確保那個人不會錯過您的訊息。

  • 加強關係 - 通過提及朋友或熟人可以維持和加強關係。發送「我記得你」的訊號。在一起拍的照片中標記也意味著分享回憶。

  • 網路建立 - 通過提及可以嘗試接觸第一次見面的專家或影響者。比私訊負擔小,而且是公開對話,其他人也可以參與。

  • 資訊共享 - 當找到對某人有用的資訊時,可以通過提及分享。如果提及朋友說「我覺得這對你有用」,朋友就不會錯過資訊。

  • 促進合作 - 當公司或創作者互相提及時,會暴露給雙方的追蹤者。有互相分享粉絲群的效果,對行銷也有幫助。

缺點

  • 通知疲勞 - 如果過於頻繁地收到提及,會產生通知疲勞。特別是不必要的提及或垃圾郵件可能會造成壓力。每天收到數十次提及的名人有時會關閉通知。

  • 不希望的曝光 - 可能會在您不希望的帖子中被標記。例如,不喜歡的照片或不想關聯的內容會很困擾。幸運的是,可以刪除標籤或設定批准系統。

  • 隱私侵犯 - 提及是公開的,所以可能會暴露隱私。您的位置、活動、人際關係等會公開給其他人。即使是私密帳戶,也可能通過提及洩露一些資訊。

  • 誤解可能 - 提及的意圖可能被誤解。開玩笑的提及可能被當真,或善意的表達聽起來失禮。特別是提及不太熟悉的人時需要注意。

  • 垃圾郵件問題 - 一些帳戶為了廣告或引起注意會無差別地提及很多人。這種垃圾郵件提及會損害使用者體驗,降低該帳戶的聲譽。

常見問題

問:提及和標籤有什麼區別? 答:提及(@)是標記人,標籤(#)是表示主題。@chulsoo連接到哲秀的帳戶,#餐廳按餐廳主題分類。提及會向對方發送通知,但標籤不會發送通知。

問:可以隱藏或刪除提及自己的帖子嗎? 答:是的,可以。可以確認自己被標記的帖子,如果不希望可以刪除標籤或隱藏。對於Instagram,在設定中啟用「標籤批准」後,有人標記您時需要批准後才會顯示在個人檔案中。這樣可以事先阻止不希望的標籤。

問:提及私密帳戶會怎樣? 答:可以提及私密帳戶,但不追蹤的人點擊提及後無法查看個人檔案。提及通知會正常發送給私密帳戶所有者。但是,對於限時動態或評論,根據平台可能會有不同的行為。

問:在一個帖子中提及太多人會有問題嗎? 答:是的,在一個帖子中提及太多人或頻繁提及無關的人可能會被視為垃圾郵件。特別是為了廣告目的隨機提及人,帳戶可能會受到制裁。只提及真正相關的人,只在需要時提及是最好的。

問:提及名人會得到回覆嗎? 答:可能性很低,但並非不可能。名人每天收到數千次提及,很難全部查看。但是,如果是有趣的問題或創意內容,可能會引起注意。與其期待回覆,不如抱著作為粉絲發送應援訊息的心態提及。

問:在評論中提及也會發送通知嗎? 答:是的,不僅在帖子正文中,在評論中也可以提及,被提及的人會收到通知。在評論中與其他人對話時使用提及,那個人確認您的評論的可能性會更高。特別是在評論很多的帖子中想與特定人對話時很方便。

問:在限時動態中也可以使用提及嗎? 答:是的,可以在Instagram Stories或Facebook Stories中使用提及。輸入文字時輸入@並搜尋名字。在限時動態中提及會向那個人發送通知,被提及的人可以在自己的限時動態中重新分享。24小時後限時動態消失時,提及也會一起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