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OKR?(目标与关键成果) 目标管理框架完全指南

谷歌、LinkedIn、Twitter等硅谷公司使用的目标管理方法OKR,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OKR?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是通过目标(Objectives)和关键成果(Key Results)来设定和管理组织和个人目标的框架。由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在英特尔开发,约翰·杜尔(John Doerr)将其引入谷歌后变得有名。
OKR明确定义了**"我们想去哪里(Objective)"和"如何知道我们到达了那里(Key Results)"**。
OKR的结构
Objective (目标)
- 定性且鼓舞人心的目标
- 说明想要达成什么
- 应该激励人心且容易记住
- 例:"成为客户最喜爱的服务"
Key Results (关键成果)
- 定量且可测量的结果
- 判断目标达成与否的指标
- 一般为3-5个
- 例:"NPS分数达到70分"、"月活跃用户达到100万人"
OKR的特征
- 透明性:公开全体员工的OKR,使整个组织朝着同一方向前进。
- 对齐(Alignment):个人、团队、公司OKR相互连接,保持一致性。
- 挑战性:设定即使达成60-70%也视为成功的挑战性目标。
- 定期审查:按季度设定,每周/每月确认进展情况。
- 分离:与绩效评估分离,鼓励设定挑战性目标。
OKR设定方法
第1步:定义Objective
好的Objective的条件:
- 是否鼓舞人心且有激励作用?
- 是否清晰易懂?
- 是否引导行动?
- 是否有时限?(通常为季度)
示例:
- ❌ 不好的例子:"增加销售额"
- ✅ 好的例子:"提供业界最佳的客户体验"
第2步:定义Key Results
好的Key Results的条件:
- 是否有可测量的数值?
- 是否明确显示目标达成?
- 是否既有挑战性又可实现?
- 是否在3-5个以内?
示例:
- ❌ 不好的例子:"提升客户满意度"
- ✅ 好的例子:"客户满意度(CSAT)达到4.5/5.0"
第3步:确认对齐
- 公司OKR → 团队OKR → 个人OKR是否相连?
- 各团队的OKR是否互相冲突?
- 优先级是否明确?
第4步:定期检查
- 每周:简单确认进展情况
- 每月:详细的进展情况审查
- 季度末:最终打分及回顾
OKR示例
公司层面OKR
O:成为市场领先的移动应用
- KR1:应用商店评分达到4.8/5.0
- KR2:日活跃用户(DAU)达到50万人
- KR3:应用下载次数月达100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