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什麼是 SMART 目標設定法?

image

定義

SMART 目標設定法是 1981 年由喬治·多倫(George T. Doran)在管理評論論文中首次提出的目標設定框架。SMART 是 Specific(具體)、Measurable(可衡量)、Achievable(可達成)、Relevant(相關性)、Time-bound(有時限)的首字母縮寫,定義了有效目標應具備的五個特性。

許多人設定模糊的目標,如「今年要努力運動」、「要多學英文」,但這些目標執行計畫不明確,難以判斷達成與否。SMART 技巧是將這些抽象目標轉化為具體且可執行的行動計畫的工具。

SMART 目標從個人自我發展到企業專案管理、團隊績效指標設定等所有領域都能應用。明確的目標能提高動機,容易追蹤進度,大幅提升達成可能性。實際上,研究結果顯示,具體設定目標的人的達成率比沒有具體設定目標的人高 3-4 倍。

作用原理

SMART 目標設定法基於心理學的目標設定理論(Goal Setting Theory)。心理學家埃德溫·洛克(Edwin Locke)和蓋瑞·萊瑟姆(Gary Latham)證明了明確且具挑戰性的目標比模糊或簡單的目標能帶來更高的成就。

各要素的作用原理:

S - Specific(具體): 目標越具體,大腦就越清楚該做什麼。「去運動」不如「每週一三五晚上 7 點在健身房運動 1 小時」容易執行。具體性扮演觸發行動的觸發器角色。

M - Measurable(可衡量): 能夠衡量就能確認進度,這會帶來動機。像「減重 20 公斤」或「多益 800 分」這樣用數字表達,就能視覺化進展。看到進展時會分泌多巴胺,讓人繼續努力。

A - Achievable(可達成): 目標太高會帶來挫折感,太低則會削弱動機。比目前能力稍高的「適度困難」目標能帶來最佳成果。心理學稱之為「最佳挑戰水準」。

R - Relevant(相關性): 當目標與自己的價值觀、長期願景、現況連結時,就會產生內在動機。對「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有明確答案時,就會有克服困難的力量。

T - Time-bound(有時限): 截止日期會產生迫切感,促進行動。根據帕金森定律,工作會填滿所有可用時間,因此沒有明確期限的目標會被無限延期。

實踐方法

第 1 步:選定模糊目標

首先自由寫下想達成的事。這個階段不套用 SMART。

範例:

  • 「想變健康」
  • 「想學好英文」
  • 「想賺更多錢」
  • 「想升職」

第 2 步:S - Specific(使其具體)

回答「誰、什麼、何時、何地、如何、為何」使其具體化。

提問:

  • 確切想達成什麼?
  • 誰參與?
  • 在哪裡發生?
  • 有什麼限制或要求?

範例轉換:

  • 「想變健康」 → 「想將體脂率從 25% 降到 18%」
  • 「想學好英文」 → 「想在商務英文會議中流利報告」

第 3 步:M - Measurable(使其可衡量)

用數字、頻率、數量表達。

提問:

  • 多少/多常?
  • 如何知道?
  • 如何衡量進度?

範例轉換:

  • 「降體脂率到 18%」 → 「降低體脂率 7%(目前 25% → 目標 18%)」
  • 「流利報告」 → 「不看稿進行 10 分鐘英文簡報」

第 4 步:A - Achievable(使其可達成)

考慮現況和資源。

提問:

  • 如何達成這個目標?
  • 目標是否現實?
  • 是否有必要的資源(時間、金錢、技能)?
  • 過去是否達成過類似的事?

現實性檢查:

  • 目標太高:「3 個月減 30 公斤」(有害健康)
  • 適當目標:「6 個月減 10 公斤」(每週 0.5 公斤,健康速度)

第 5 步:R - Relevant(建立相關性)

連結到更大的目標和價值觀。

提問:

  • 為什麼這個目標重要?
  • 現在是適當時機嗎?
  • 與其他目標或優先事項一致嗎?
  • 符合目前環境嗎?

範例:

  • 「降低體脂」 → 為何?「因為健檢發現糖尿病前期,為了長期健康生活」
  • 「英文簡報」 → 為何?「因為下季有與海外合作夥伴的協作專案」

第 6 步:T - Time-bound(設定期限)

設定具體日期。

提問:

  • 到何時?
  • 6 個月後要做什麼?
  • 今天/本週能做什麼?

設定里程碑:

  • 最終截止日
  • 中間檢查點
  • 週/月目標

第 7 步:撰寫最終 SMART 目標

將所有要素整理成一句話。

最終範例:

  • 「到 2025 年 6 月 30 日,透過每週 5 次運動(重訓 3 次、有氧 2 次)和卡路里限制(每日 1,800kcal),將體脂率從 25% 降到 18%。」
  • 「到 2025 年 3 月 31 日,透過每日 30 分鐘英文口說練習和每週 1 次外籍教師指導,能不看稿進行 10 分鐘商務簡報。」

範例

上班族金課長的升職目標

模糊目標: 「想升職」

SMART 轉換過程:

S - Specific(具體):

  • 「為了今年升上副理,要證明專案領導力和績效」

M - Measurable(可衡量):

  • 「成功完成 2 個核心專案,在團隊評價獲得平均 4.5/5.0 以上」
  • 「季度績效評估獲得『優秀』等級」

A - Achievable(可達成):

  • 目前課長第 3 年,符合升職條件
  • 過去有 2 個專案成功經驗
  • 公司升職率 30%,在同期中具競爭力

R - Relevant(相關性):

  • 為何?為了家庭生活費增加和職涯發展
  • 與公司的數位轉型策略一致的能力

T - Time-bound(時限):

  • 最終期限:2025 年 12 月 31 日(年終升職審查)
  • 第 1 季:完成第一個專案
  • 第 2 季:完成第二個專案
  • 第 3 季:績效文件化及準備報告資料
  • 第 4 季:準備升職審查

最終 SMART 目標: 「為了在 2025 年 12 月 31 日年終升職審查中升上副理,成功完成 2 個數位轉型專案(分別在第 2、3 季),達成團隊領導力評價 4.5/5.0 以上、季度績效評估『優秀』等級。」

執行計畫:

  • 每週:檢查專案進度、主持團隊會議
  • 每月:與主管 1:1 回饋會議
  • 每季:績效檢討及下季計畫
  • 每日:閱讀領導力相關書籍 30 分鐘

結果: 金課長透過明確的目標和執行計畫,在期限內成功完成兩個專案。贏得團隊成員信任,也被主管認可為有準備的領導者,如目標在 12 月升上副理。

大學生李同學的多益目標

模糊目標: 「提高多益分數」

SMART 轉換過程:

S - Specific(具體):

  • 「從目前 550 分提高到 800 分以上,取得大企業求職資格」
  • 「特別攻略聽力部分(目前 250 分 → 目標 400 分)」

M - Measurable(可衡量):

  • 最終目標:800 分(RC 400 + LC 400)
  • 目前:550 分(RC 300 + LC 250)
  • 提升:+250 分
  • 進度衡量:每月 1 次模擬考確認趨勢

A - Achievable(可達成):

  • 期間:6 個月(具挑戰性但可能)
  • 時間:每天可投入 2 小時(上午上課前 1 小時、晚上 1 小時)
  • 資源:可報名多益補習班、參加讀書會
  • 過去:高中時努力就能提升成績的經驗

R - Relevant(相關性):

  • 為何?6 個月後要申請大企業實習(大多要求 800 分以上)
  • 更大目標:進入理想公司開始職涯

T - Time-bound(時限):

  • 最終考試日:2025 年 6 月 15 日
  • 月度目標:
    • 1 月:完成基礎文法,目標 600 分
    • 2 月:聽力集中訓練,目標 650 分
    • 3 月:RC 閱讀速度提升,目標 700 分
    • 4 月:實戰題目練習,目標 750 分
    • 5 月:補強弱點及實戰練習,目標 800 分
    • 6 月:最終收尾

最終 SMART 目標: 「為了在 2025 年 6 月 15 日多益考試達到 800 分以上,6 個月內每天上午 1 小時(聽力)、晚上 1 小時(閱讀)學習,每月模擬考衡量進度,月增 50 分階段性提升(1 月 600 → 2 月 650 → 3 月 700 → 4 月 750 → 5 月 800)。」

每日學習計畫:

  • 06:00-07:00:聽力訓練(聽寫、跟讀)
  • 19:00-20:00:文法題目及閱讀練習
  • 週末:模擬考 1 次 + 錯題筆記整理

結果: 李同學每天在固定時間學習,逐一達成月度目標。5 月模擬考獲得 780 分增強信心,6 月實戰獲得 820 分超越目標。之後錄取理想的大企業實習。

自由工作者朴設計師的收入目標

模糊目標: 「想賺更多錢」

SMART 轉換過程:

S - Specific(具體):

  • 「將月收入從目前 300 萬韓元增加到 500 萬韓元」
  • 「方法:爭取新客戶 + 提高單價 + 確保定期客戶」

M - Measurable(可衡量):

  • 目前月收入:300 萬韓元(3 個專案 × 100 萬韓元)
  • 目標月收入:500 萬韓元
  • 需要增加:+200 萬韓元
  • 詳細衡量:
    • 新客戶:每月 2 個 → 4 個
    • 專案單價:100 萬韓元 → 130 萬韓元
    • 定期客戶:0 名 → 2 名(每月 20 萬韓元)

A - Achievable(可達成):

  • 作品集品質提升可提高單價
  • 可投入時間做社群行銷(週 5 小時)
  • 競爭對手調查結果,相似經歷的平均單價已是 130 萬韓元
  • 過去 3 年穩定接案(有信賴度)

R - Relevant(相關性):

  • 為何?明年預定結婚,需要穩定收入
  • 更大目標:作為自由工作者建立 5 年以上可持續事業
  • 不回公司,獨立工作

T - Time-bound(時限):

  • 最終目標日:2025 年 7 月 1 日(6 個月後)
  • 階段里程碑:
    • 1-2 月:重整作品集網站 + 活躍社群
    • 3-4 月:開始爭取新客戶,測試單價
    • 5-6 月:轉換定期客戶,穩定月收 500 萬韓元

最終 SMART 目標: 「到 2025 年 7 月 1 日,為了將月收入從 300 萬韓元增加到 500 萬韓元,透過重新設計作品集網站和每週 3 次社群貼文,爭取每月 4 個新客戶,將專案單價從 100 萬韓元提高到 130 萬韓元,並確保 2 個定期客戶。」

週計畫:

  • 週一:更新作品集
  • 週二/四/六:製作並發布社群內容
  • 週三:回應新諮詢及撰寫報價單
  • 週五:既有客戶關係管理郵件

結果: 朴設計師透過系統性行銷和提高單價,5 個月內達成目標。7 月月收 520 萬韓元,因 2 個定期客戶帶來穩定收入。獲得信心後也挑戰更大專案。

效果與優點

提升清晰度與專注力

SMART 目標準確告訴你該做什麼。「變健康」這種模糊目標會讓人週一運動、週二注意飲食而分散,但「週 3 次運動」是明確的行動計畫。大腦收到具體指示時容易執行。

增加動機

可衡量的目標能視覺化進展。「減重 10 公斤完成 3 公斤!」每次看到進度都會感到成就感,產生繼續的動機。心理學稱之為「小勝利的力量(Power of Small Wins)」。

提高達成可能性

用 SMART 設定的目標達成率高 2-3 倍。研究顯示,設定具體且具挑戰性目標的群組比收到「盡力而為」模糊指示的群組高出 90% 的成果。

改善時間管理

有期限的目標容易設定優先順序。「3 個月內」這個期限會倒推成「今天該做什麼?」,進而成為日計畫。這是克服拖延習慣的強大工具。

形成責任感

明確的目標成為對自己或他人的承諾。具體說「每週一三五運動」,就會對自己負責。與他人分享目標時這個效果更大。

便於績效評估

可衡量的目標能客觀判斷成功與否。不是「努力了」的主觀評價,而是「獲得 800 分」的明確結果評價。這對設定下一個目標也是有用的數據。

累積自信

逐一達成 SMART 目標的過程中會產生「我也做得到」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累積達成小目標的經驗後,就會有挑戰更大目標的勇氣。

發展策略性思考

設定 SMART 目標的過程中會反覆問「為何?如何?何時?」。這能培養策略性思考力,能夠進行計畫性執行而非衝動決定。

注意事項

警惕過度僵化

SMART 目標太具體可能失去彈性。情況改變時目標也應調整。設定「6 個月減 10 公斤」但出現健康問題時,將目標調整為「8 個月減 8 公斤」才明智。目標是指南而非牢籠。

不要偏重短期目標

SMART 對短期目標設定有效,但不能失去長期願景。只追求「每季完成 10 個專案」可能會錯過「長期專業發展」。將短期 SMART 目標與長期願景連結。

禁止設定過多目標

用 SMART 具體化目標會產生動力,可能設定太多目標。同時追求 5-10 個目標可能全部失敗。一次專注於 1-3 個核心目標。

注意衡量的陷阱

只將可用數字衡量的事當作目標,會錯過重要但難以衡量的事。「改善關係」、「提升創意」等質性目標也很重要。這種情況下要衡量相關行為,如「每週 1 次家庭聚餐」、「每月 1 個新創意實驗」。

A(可達成)的模糊性

「可達成」是主觀的。設定太保守沒有成長,太有挑戰性會挫折。經驗上「70-80% 確信」的水準適當。不舒服但並非不可能的程度。

只專注結果而非過程

只看「達成 800 分」的結果會無法享受過程。將「養成每天學英文的習慣」也當作目標,就能在學習過程本身獲得滿足感,無關分數。

考慮外部控制因素不足

部分目標受外部因素很大影響。「今年升上組長」會因公司情況、競爭者、經濟情況而改變。這種情況要重新設定為自己能控制的目標,如「開發升職所需的 5 項能力」。

常見問題

問:應該設定幾個 SMART 目標? 答:一次 1-3 個適當。可按領域分:職涯 1 個、健康 1 個、個人發展 1 個。太多會分散注意力,全部失敗的可能性高。完美達成一個後再進行下一個更有效。

問:無法達成目標怎麼辦? 答:不是失敗而是學習機會。分析什麼阻礙了你。目標太高了嗎?有意外的事嗎?動機不足嗎?根據這個分析將下一個目標調整得更現實。持續改善比完美達成重要。

問:難以衡量的目標如何用 SMART 制定? 答:尋找間接指標。「變幸福」難以衡量,但可以衡量與幸福相關的行為,如「週 3 次見朋友」、「每日寫感恩日記」、「月 1 次嘗試新活動」。將質性目標轉換為量性行為。

問:達成目標中情況改變怎麼辦? 答:重新檢視並調整目標。例如目標是「跑完馬拉松」但受傷了,就修改為「復健後跑完 10 公里」。SMART 目標不是固定不變,而是活的文件。每季檢討,必要時調整。

問:團隊或組織的目標也能用 SMART 設定嗎? 答:當然可以。反而更有效。「提升客戶滿意度」不如「季末前將 NPS 分數從 60 提高到 75」能明確團隊方向。容易具體化各自的角色和貢獻。但與團隊成員一起設定目標,能引發更大的參與和責任感。

問:應該在哪裡記錄 SMART 目標? 答:記錄在每天能看到的地方。筆記本第一頁、電腦桌面、冰箱、浴室鏡子等。數位工具(Notion、Trello、Todoist)也好,但手寫能記得更久。建立週/月檢討時檢查進度的例行程序。

問:目標太容易達成怎麼辦? 答:恭喜!將下一個目標設定得更有挑戰性。但不要急於求成。多次達成簡單目標累積自信也很重要。逐漸提高難度。「比目前能力高 10-20% 的水準」能創造可持續的成長。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