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什麼是改善(Kaizen)?

image

定義

改善(Kaizen)是日語詞彙,意為"改進",指的是追求"持續漸進改進"的哲學和實踐方法論。"Kai(改)"意為"變化","Zen(善)"意為"好",合在一起意為"向更好的方向變化"。改善不是追求重大創新,而是透過積累每天的小改進來創造長期重大變化的方法。

改善在二戰後的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得到系統化,管理顧問今井正明(Masaaki Imai)透過1986年的著作"Kaizen: The Key to Japan's Competitive Success"將其介紹給世界。透過改善,豐田成長為世界頂級汽車公司,現在改善已應用於製造業之外的所有領域——包括服務業、醫療保健、軟體開發和個人自我提升。

改善的核心原則是"沒有完美。一切都可以改進"。讓明天比今天好1%,讓現場的每個人都參與改進,不害怕小變化——這就是改善的精神。它與西方的"創新(Innovation)"概念形成對比:創新追求大跨越,而改善追求小步累積。

工作原理

改善基於幾個心理學和組織學原理。

複利的魔力(Compound Effect): 如果每天改進1%,一年後你會好37倍(1.01^365 = 37.78)。相反,如果每天退步1%,你會接近零(0.99^365 = 0.03)。小變化不會立即可見,但隨著時間推移會產生指數級差異。這是改善的數學原理。

習慣的力量: 大目標需要意志力,但小變化可以自動化為習慣。"每天10分鐘運動"容易養成習慣,但"每天2小時運動"難以維持。改善追求可持續水平的小變化。

最小化心理阻力: 人腦將大變化視為威脅並抵制(現狀偏見)。然而,小變化不會感到威脅,因此阻力較小。"一次性改變整個公司流程"會遇到阻力,但"改進這個任務的一個步驟"會被接受。

即時反饋循環: 小變化可以快速驗證結果。像"本週這樣改後效率提高了10%"這樣的反饋成為下一次改進的動力。大專案需要幾個月才能看到結果,但小改善幾天內就能看到效果。

利用集體智慧: 改善不僅僅是CEO的策略——現場的每個人都參與。實際做工作的人最了解問題和解決方案。在豐田,一名員工每年平均提出10-15個改善建議。

PDCA循環: 改善遵循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行動(Act)的重複循環。不是找到一個完美解決方案,而是不斷實驗、學習和改進。

消除浪費(Muda): 持續識別和消除"浪費",日語中的浪費一詞。豐田定義了七種浪費:過度生產、等待時間、不必要的運輸、過度加工、庫存、移動和缺陷。逐一減少這些就是改善。

實施方法

步驟1:觀察當前狀態(現場·Gemba)

'現場(Gemba)'是日語"實際地點"的意思。要改進,首先必須去現場觀察。

要問的問題:

  • 我們目前如何工作?
  • 哪些問題反覆出現?
  • 時間在哪裡浪費?
  • 什麼感覺令人沮喪或不舒服?

觀察方法:

  • 從頭到尾追蹤實際流程
  • 直接詢問工人(他們是專家)
  • 測量時間
  • 找到瓶頸

步驟2:找到小改進機會

不要試圖一次改變所有東西。選擇一件最容易且影響最大的事情。

優先級標準:

  • 容易且影響大:首先(快速勝利)
  • 困難但影響大:稍後(長期專案)
  • 容易但影響小:有時間時
  • 困難且影響小:不做

範例:

  • "重新設計整個工作流"(X,太大)
  • "把這個按鈕放在更顯眼的位置"(O,小而具體)

步驟3:實踐1分鐘改進

從小到不能失敗的水平開始。

1分鐘改善範例:

  • 桌面整理:每天下班前1分鐘
  • 程式碼重構:提交前1分鐘審查
  • 會議記錄:會議結束後立即1分鐘總結
  • 運動:起床後拉伸1分鐘

為什麼是1分鐘?

  • 沒有心理阻力(不能說"我抽不出1分鐘")
  • 每天可持續
  • 習慣養成的種子

步驟4:運行PDCA循環

重複小實驗。

計劃(Plan): "本週我們用Y方法改進X" 執行(Do): 按計劃執行 檢查(Check): 結果如何? 行動(Act): 如果有效:標準化並繼續應用

步驟5:實踐5S

5S是改善的基本工具。

整理(Seiri): 區分必要和不必要的物品 整頓(Seiton): 安排必要物品以便於訪問 清掃(Seiso): 保持清潔 清潔(Seiketsu): 標準化以上三項 素養(Shitsuke): 養成習慣

步驟6:分享和慶祝小勝利

與團隊分享改進並慶祝。

步驟7:逐步擴展

在一個領域成功後,擴展到其他領域。

範例

軟體開發團隊的改善

有很多bug和不穩定部署的開發團隊,透過每週的小改進,6個月後將部署失敗率從30%降至3%。

自由工作者的日常改善

總是很忙但感覺不到成長的自由工作者,透過每天的小改進,將工作時間從每週50小時減少到35小時,同時收入增加50%。

個人健康改善

每年打破運動決心的上班族,從"早上起床做1個深蹲"開始,6個月後建立了完整的運動習慣。

效果和優勢

  • 可持續的變化
  • 減少心理負擔
  • 快速反饋和學習
  • 複利效應
  • 最小化失敗成本
  • 形成組織文化
  • 增加創造力
  • 持續動力

注意事項

  • 警惕急躁
  • 不要因為太小而忽視
  • 測量和記錄
  • 避免為改進而改進
  • 標準化的重要性
  • 尊重個體差異
  • 放棄完美主義
  • 大變化也是必要的

常見問題

問:改善和創新哪個更好? 答:兩者都需要。一般來說,將80-90%的時間投入改善,10-20%投入創新是平衡的方法。

問:我應該從多小開始? 答:"小到不能失敗"的水平。詹姆斯·克利爾建議"2分鐘規則"。

問:什麼時候能看到效果? 答:個別改善在幾天內顯示效果,但複利效應在3-6個月後變得顯著。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