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什麼是間隔重複?

image

定義

間隔重複(Spaced Repetition)是一種學習技術,透過在遺忘之前複習所學內容,有效地將資訊轉化為長期記憶。它基於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於1885年發現的「遺忘曲線(Forgetting Curve)」理論,其特點是隨著時間推移逐漸增加複習間隔。

我們在學習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自然地遺忘。根據艾賓浩斯的研究,學習後20分鐘記住58%;1小時後44%;1天後33%;1個月後只記住21%。間隔重複是一種科學的學習策略,可以防止遺忘並將資訊鞏固到長期記憶中。

工作原理

間隔重複的核心是「最佳複習時機」。過於頻繁地複習是浪費時間,而複習太晚則意味著已經遺忘,必須從頭開始重新學習。這種方法透過在大腦開始遺忘時複習來強化記憶,即在回憶變得稍微困難時。

遺忘曲線與複習的關係:

  • 學習後最初會快速遺忘
  • 複習使遺忘曲線變得平緩
  • 重複次數越多,記憶時間越長
  • 複習之間的間隔逐漸增加

最佳間隔原理: 理想情況下,新學習的內容應按以下間隔複習:

  • 第1次複習: 10分鐘後
  • 第2次複習: 1天後
  • 第3次複習: 3天後
  • 第4次複習: 1週後
  • 第5次複習: 2週後
  • 第6次複習: 1個月後
  • 第7次複習: 3個月後

當然,這些間隔可以根據個人學習能力和內容難度進行調整。容易記住的內容間隔更長,困難的內容間隔更短。

實施方法

步驟1: 準備學習材料

首先,將要學習的內容分成小單元。閃卡、問答格式或關鍵概念摘要都很好。不要一次放入太多資訊 - 一張卡片應該只包含一個概念。

步驟2: 初始學習

第一次學習新內容。不要只是閱讀 - 理解它,用自己的話解釋,想想例子。主動學習至關重要。

步驟3: 第一次複習(10分鐘至1小時後)

學習後不久進行第一次複習。此時記憶仍然新鮮,所以回憶應該很容易。確定不記得的部分並重新學習。

步驟4: 間隔重複

使用應用程式或筆記本來安排下次複習。每次複習後回答這些問題:

  • 輕鬆記住: 將間隔加倍
  • 艱難記住: 將間隔乘以1.5
  • 沒有記住: 將間隔重置到開始

步驟5: 持續管理

重複幾週到幾個月,直到完全轉化為長期記憶。使用應用程式可自動管理複習計劃。

示例

醫學生金的解剖學學習

情況: 學生金需要記住200個骨骼名稱

實施:

  • 在Anki應用程式中將每個骨骼照片和名稱註冊為閃卡
  • 第1天: 學習所有200張卡片(約2小時)
  • 第2天: 複習應用程式建議的150張卡片(50張記得很好)
  • 第3天: 複習100張卡片
  • 第1週: 複習60張卡片
  • 第2週: 複習30張卡片
  • 第1個月: 複習15張卡片

結果: 不是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而是每天投資15-30分鐘,完美記住了200個骨骼名稱。考試後知識仍然保留,在臨床實踐中證明很有用。

上班族李的英語會話

情況: 學習商務英語表達

實施:

  • 每天在通勤期間學習5個新的商務英語表達
  • 使用Quizlet應用程式創建帶例句的卡片
  • 午餐時複習(第1次複習)
  • 每週週末複習(第2次複習)
  • 每月月底全面複習(第3次複習)

具體示例:

  • 週一學習: "Let's circle back on this"(我們稍後再回到這個話題)
  • 週一午餐: 複習今天的5個表達
  • 下週一: 複習應用推薦的上週15個表達
  • 月底: 重點複習本月30個薄弱表達

結果: 6個月後,能夠自然使用600多個商務英語表達,在與外國客戶會議時信心增加。

程式設計師朴的演算法學習

情況: 為編碼測試學習演算法模式

實施:

  • 將每種演算法問題類型組織為卡片
  • 正面: 問題類型和關鍵提示
  • 背面: 方法、時間複雜度、注意事項、程式碼片段

示例卡片:

  • 正面: 「在陣列中找到和為目標值的兩個數的索引」
  • 背面: 「使用雜湊表,O(n)時間複雜度,儲存已看到的數字及其索引」

複習計劃:

  • 第1天: 學習10個新演算法模式
  • 第2天: 複習昨天的模式 + 10個新模式
  • 第4天: 複習2天前的模式 + 新模式
  • 第2週: 複習第一週困難的模式
  • 第4週: 全面複習

結果: 3個月內掌握了100多個演算法模式並通過了編碼測試。

效果和優勢

長期記憶形成

不是短期記憶,而是轉化為長期記憶,多年後仍可存取。學習的真正目標不是通過考試,而是獲得終身使用的知識。

學習時間效率

比隨機重複更有效得多。研究表明,間隔重複比常規重複學習有效50-200%。用相同的時間投入可以記住更多更長時間。

減少認知負擔

無需每天複習所有內容。只複習今天到期的內容,減少了心理負擔。使用自動管理的應用程式更加方便。

提高信心

透過系統複習體驗到實際的知識積累,建立了學習信心。「如果我再忘記怎麼辦」的焦慮消失了。

廣泛適用性

適用於幾乎所有需要記憶的領域:語言學習、醫學術語、歷史日期、公式、程式碼語法等。

後設認知發展

可以清楚地識別你知道什麼和不知道什麼。每次複習卡片時評估自己的理解,提供了對學習狀態的客觀認識。

注意事項

避免不理解的死記硬背

間隔重複是記憶工具,不是理解的替代品。先理解概念後再用於記憶。記住沒有意義的單字會導致快速遺忘。

卡片品質很重要

模糊或資訊過載的卡片效果較差。使用「我能在10秒內回答嗎?」作為卡片創建標準。一張卡片應包含一個事實。

保持一致性

跳過一兩天會導致卡片堆積並變得令人生畏。一致性很重要 - 即使每天只有10-20分鐘。將其納入日常例行程序,如通勤時間或飯前飯後。

注意創建太多卡片

一開始創建太多卡片會使維護變得困難。每天約10-20張新卡片是合適的。逐漸增加。

消除完美主義

不需要為所有內容製作卡片。只選擇真正需要長期保留的核心資訊。

管理應用程式依賴

應用程式只是工具。實際學習和複習比完美的應用程式設定更重要。不要癡迷於工具。

常見問題

問: 我應該使用哪個應用? 答: 選項包括Anki(免費,強大的自訂)、Quizlet(易於使用,分享功能)、RemNote(與筆記整合)、SuperMemo(原始演算法)。初學者應該嘗試Quizlet或Anki。無論選擇什麼,持續使用最重要。

問: 我應該如何創建卡片? 答: 保持簡單明瞭。具體的問題,簡短的答案。「法國大革命發生在什麼時候?」(1789年) / 「氧的化學符號是什麼?」(O) / 「Python中反轉列表的方法是什麼?」(reverse())。新增圖片可提高效果。

問: 我應該每天投入多少時間? 答: 最初30-60分鐘用於創建和學習新卡片,然後在維護階段每天10-20分鐘。利用通勤時間或空閒時刻可減少負擔。

問: 我可以為已經學過的內容創建卡片嗎? 答: 當然可以。這對於將已知內容鞏固到長期記憶中非常有效。在複習教科書或課堂筆記時從重要部分創建卡片。

問: 如果我幾個月不複習,需要從頭開始嗎? 答: 不需要。應用程式會記住你上次複習的時間點,即使長時間中斷後也會基於之前的進度開始。但是,預計會有許多遺忘的卡片,所以耐心地重新開始。

問: 這可以用於兒童教育嗎? 答: 是的,完全適合小學年齡及以上。乘法表、英語單字、歷史日期可以愉快地學習。類似遊戲的方法可以保持孩子們的興趣。與父母一起創建卡片更有效。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