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SMART目标设定法?

定义
SMART目标设定法是1981年乔治·多兰(George T. Doran)在管理评论论文中首次介绍的目标设定框架。SMART是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chievable(可实现的)、Relevant(相关的)、Time-bound(有时限的)的首字母缩写,定义了有效目标应具备的五个特征。
许多人会设定"今年要好好锻炼"、"要多学英语"这样模糊的目标,但这些目标的行动计划不明确,难以判断是否达成。SMART方法是将这种抽象目标转换为具体可执行行动计划的工具。
SMART目标从个人自我发展到企业项目管理、团队绩效指标设定等所有领域都有应用。明确的目标能提高动力,易于追踪进度,大大提高达成可能性。实际上,有研究结果显示,具体设定目标的人的达成率比没有具体设定的人高3-4倍。
工 作原理
SMART目标设定法基于心理学的目标设定理论(Goal Setting Theory)。心理学家埃德温·洛克(Edwin Locke)和加里·莱瑟姆(Gary Latham)证明了明确且具挑战性的目标比模糊或简单的目标能带来更高的成果。
各要素的工作原理:
S - Specific(具体的): 目标越具体,大脑就越清楚应该做什么。"去健身房"比"运动"更容易执行,"每周一三五晚上7点在健身房运动1小时"更易执行。具体性起到触发行动的触发器作用。
M - Measurable(可衡量的): 可以测量就能确认进度,这会带来动力。像"减重20公斤"或"托业800分"这样用数字表达,就能将进展可视化。看到进展就会分泌多巴胺,让人继续努力。
A - Achievable(可实现的): 目标太高会带来挫败感,太低会削弱动力。比当前能力略高的"适度困难"目标能带来最好的成果。心理学上称之为"最优挑战水平"。
R - Relevant(相关的): 目标与自己的价值观、长期愿景、当前状况相连接,就会产生内在动力。对"为什么要做这个?"有明确答案,就会产生克服困难的力量。
T - Time-bound(有时限的): 截止日期会创造紧迫感,促进行动。根据帕金森定律,工作会膨胀到占满所有可用时间,因此没有明确期限的目标会无限期拖延。